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0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化学   302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482篇
综合类   25篇
数学   148篇
物理学   8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21.
本文提出描述性抽样方法的实质,即利用更少的时间抽取更多的服从要求概率分布的样本点,讨论了该方法的计算步骤和适用范围,并将描述性抽样方法与重要抽样方法结合起来计算多变量多模式的结构失效概率,比较了描述性抽样方法与一般抽样法的方差,算例结果表明描述性抽样方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122.
梁板结构埋入压电片的深度和厚度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梁的弯曲变形理论,以及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对压电复合材料梁结构的应变和应力状态进行了分析。推导了压电材料埋入梁结构时其埋入深度和压电材料本身厚度的优化目标函数。根据优化目标函数,绘制出了在给定的基体材料和压电材料弹性模量比之下,压电材料的驱动力矩随埋入深度和压电材料厚度变化的三维曲面和等高线图,直观地表示出了埋入型压电材料智能结构获得最佳驱动力矩的配置方案。同时也分析了结构和压电材料两者的弹性模量之比对其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电材料对于结构的作动力矩与其埋入基体材料的深度、本身厚度以及基体材料和压电材料的弹性模量之比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将结果也推广到了压电板结构,此时压电材料和基体材料的泊松比时其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3.
翼型与风洞侧壁交接角区分离流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予秦  乔志德 《力学学报》2002,34(5):785-789
运用Navier-Stokes数值模拟对翼型模型试验时风洞侧壁和翼型模型结合部拐角区黏型分离流动进行模拟,并将简单代数湍流模型扩展用于机翼/风洞侧壁拐角区流动.计算格式在空间上采用中心有限体积离散,在时间上采用多步Runge-Kutta时间步长格式进行积分.结果显示,在翼型模型风洞试验时,模型/侧壁拐角区、模型表面、侧壁表面和模型后形成复杂的黏性分离流动和二次分离,对实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4.
在高速水洞中运用人工通气方法进行了航行体模型超空泡形态特性的系列实验研究.获得了不同通气流量、不同空化数和不同弗鲁德数下的空泡形态,建立了以弗鲁德数为参数的空泡几何特征参数与空化数的对应关系、空化数与通气流量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验证了空化数是决定空泡尺度的主要无因次参数,通过改变通气流量可以有效地调控空化数,进而达到控制空泡形态的目的.文中同时给出了通气流量系数的实验曲线拟合公式,并与国外的相关实验和公式进行了比较,两者基本一致.所得结论对进一步的水下超高速航行体空泡形态控制技术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5.
基于隧道效应的微机械角速率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隧道效应的微机械角速率传感器的设计方案,还针对隧穿检测和电容检测进行了比较。并指出基于隧道效应的微机械角速率传感器将极大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26.
本文叙述了一种用于激波风洞实验研究中的以微机为基础的多功能智能测量仪表,叙述了其构成部分和性能、硬件结构和原理、软件编制以及将BASIC程序写入EPROM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7.
本文研究了大跨度深埋黄土隧洞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 全断面开挖时黄土的变形破坏规律和衬砌中内力的分布规律, 指出了它们存在本质区别的原因在于不同的开挖方式, 揭示了开挖的本质, 分析了内力合理分布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8.
采用M itchell公式和裂隙扩展深度方程两种吸力法确定安康地区膨胀土大气影响深度和裂隙开展深度。其一通过对安康地区两处天然边坡开挖观测井,利用张力计进行不同深度处吸力值的现场量测,根据M itchell提出公式计算大气影响深度;其二根据非饱和土抗拉强度公式,建立膨胀土裂隙扩展深度方程,利用基质吸力量测结果求其理论解。结果表明,安康地区膨胀土吸力变化曲线随深度增加变幅减小,呈“波浪式”推移。M itchell公式确定安康地区膨胀土的大气影响深度为3.35m以内,裂隙深度方程确定裂隙开展深度为3.063.14m。利用M itchell公式计算大气影响深度与膨胀土断裂理论公式确定的裂隙开展深度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129.
A computational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driver gas contamination in the NASA HYPULSE facility at GASL when operating with a detonation driver in reflected-shock tunnel mode. Unlike high-enthalpy shock tunnels which use helium as a driver gas, the driver gas in a detonation driver consists of a mixture of water vapour and argon, which has very different chemical and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than those of helium.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river gas contamination on the flow properties in the test section. Two computational analyses have been performed. The first analysis examined the nozzle flow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 prescribed level of driver gas contamination. In the second analysis, the transient development of the driver gas leakage in the reflected-shock region in the shock tube is studied. The unique flow features brought about by the detonation-driver gas and the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contamination are discussed.Received: 6 August 2002, Revised: 22 September 2003, Published online: 10 February 2004Correspondence to: R.S.M. ChueAn abridged version of 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at the 2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hock Waves at Fort Worth, Texas, July 23 to 27, 2001  相似文献   
130.
考虑底部隆起的浅埋隧道围岩压力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浅埋隧道开挖后底部隆起变形现象,应用极限分析上限法构造了考虑底部隆起变形的围岩压力计算模型,结合线性Mohr-Coulomb准则等推导出极限围岩压力的理论表达式。通过约束条件将围岩压力的计算转化为数学中的最优化问题,编制程序进行了优化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数据及文献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当前方法的可靠性。同时,指出在运用极限分析法处理浅埋隧道围岩压力问题过程中应将隧道底部一同考虑,对隧道底部支护会对整个围岩压力产生影响,有助于隧道结构的整体稳定。研究可以为浅埋隧道的开挖、支护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